七言奉送润守之永静

昔年持檄向朔方,九月踏冰渡河梁。
夜入铜台天欲雪,北风惨淡沙尘黄。
今年江南秋已半,出送车骑江之阳。
江边宾从坐挥汗,赤日挂⑴木鸣蜩螗。
欲知朔南气候异,由来道路山川长。
使君腰组上北道,一亭一堠遥相望。
出近入劳岂知远,方舟结驷本不忙。
往时尊公帅陜右,名姓久已威戎羌。
想闻公子千骑出,北部应已逃名王。
青榆白柳千里肃,谁敢牧马来边疆。
当时公子面如月,尔来使君须带霜。
明年朔方春雪冻,为忆江南梅萼芳。
平居秋浦钓赪鲤,何如榆关封白羊。
朝廷太平四方静,圣武神功由庙堂。
三年瓜期当受代,指麾舍人催治装。
疏公欲向九华老,野夫相望齐山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从北方调任南方,又即将返回北方时的复杂心情,通过南北气候和景色的对比,展现了人生际遇的变化和家国情怀。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 1. 南北对比(前16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北方"九月踏冰""沙尘黄"的严寒与江南"赤日挂木""鸣蜩螗"的炎热形成强烈对比。通过"宾从坐挥汗"等细节,让读者直观感受到气候差异。

2. 家族荣耀(中间12句):回忆父亲在边疆的威名,"青榆白柳千里肃"等句展现边疆安定景象。用"面如月"到"须带霜"的对比,暗示岁月流逝和职责带来的沧桑。

3. 思乡之情(最后12句):通过想象明年北方春雪时怀念江南梅花,表达对南方生活的留恋。"钓赪鲤"与"封白羊"的对比,展现文人理想与官员职责的矛盾。结尾以太平盛世为背景,透露出功成身退的愿望。

艺术特色: - 时空跳跃:在北方回忆、南方送别、未来想象间自由切换 - 画面感强:用"踏冰渡河""赤日鸣蝉"等意象营造鲜明场景 - 情感真挚:通过气候、职务等具体事物抒发人生感慨 - 对比手法:南北、父子、理想与现实的多重对比深化主题

全诗通过官员调任的经历,反映了古代文人在仕途与个人情怀间的矛盾,既有建功立业的抱负,又有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最终在歌颂太平盛世中寻求心理平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