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建在竹林中的小楼,展现了它超凡脱俗的意境。
前两句说这座高楼本身就显得很高雅,更何况它还处在清幽翠绿的竹林之中。"脱卑凡"说明它不普通,"萧森冷翠"则用竹林的清冷色调烘托出远离尘嚣的氛围。
后两句用拟人手法写竹子:你想知道竹子最清雅的特点吗?它虽然挡住了尘世的喧嚣(用竹叶作屏障),却不会遮挡远山的风景。这里的"此君"是对竹子的雅称,"不遮山"的描写特别巧妙,既表现了竹林的通透感,又暗喻着主人虽隐居却不与世隔绝的处世态度。
全诗通过"竹楼"这个意象,把建筑、自然和人的精神境界融为一体。最精彩的是最后那个"遮与不遮"的对比,既写实又富有哲理,让人感受到一种既超脱又不孤傲的生活智慧。
许有壬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