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采石怀李白酬酒邀月共酌

清夜宿采石,浩歌怀谪仙。
海风吹明月,飞上青天悬。
月光宛如昨,太白久不作。
呼酒坐船头,邀月共斟酌。
大江如平天,倒看明镜圆。
水上皆白雪,流光入余船。
当时岂真醉,捉月犹儿戏。
千载笑疏狂,几人会高致。
我今问嫦娥,百岁愁常多。
古月至今好,今人如古何。
谪仙倘遇之,便好同樽酒。
明月成三人,相逢足为友。
期君君不来,轻掉酒船回。
但得天上月,长在掌中杯。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夜晚停船在采石矶(李白传说中醉酒捉月的地方),一边喝酒一边怀念李白的情景。全诗用月亮作为核心意象,把对李白的追忆、对人生的感慨都融入月光酒香之中。

前四句是夜景描写:住在采石矶的夜晚,放声歌唱时想起了李白。海风吹着明月,月亮像被吹到天上挂着。这里用"吹"字把静止的月光写活了,海风、明月、青天构成一幅动态画面。

接着转入怀古:月光还和李白当年看到的一样,但李白已经不在。于是作者学着李白的样子,坐在船头边喝酒边邀请月亮共饮。这里巧妙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的典故,把古今两个爱酒之人的形象重叠在一起。

中间八句是江上奇景:长江平静得像天空,月亮倒映在水中像圆镜,月光把江水照得雪白,流光溢彩洒满小船。作者联想到李白当年在这里"捉月"的传说,说那看似醉后儿戏的举动,其实藏着常人不懂的洒脱境界。这里用"笑疏狂"和"会高致"的对比,点出李白看似疯癫实则超脱的精神世界。

最后八句是人生感慨:作者问月亮(嫦娥),为什么人生总有那么多忧愁。月亮从古至今都一样美好,但现代人却失去了古人那种纯粹的心境。他幻想如果能遇见李白,一定要和他痛快喝酒,与明月组成"三人对饮"的雅趣。虽然等不到李白,但只要酒杯里映着月亮,就像握着整个美好的世界。结尾"掌中杯"的意象特别动人,把宏大的时空感慨都浓缩在一杯酒中。

全诗最妙的是把月亮写得既像知心朋友,又像穿越古今的见证者。通过"月"这个媒介,作者实现了与李白的隔空对话,也表达了对纯粹精神世界的向往。语言上既有"大江如平天"的壮阔,也有"流光入余船"的细腻,读起来既有豪气又有柔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