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学子通过努力最终获得功名的励志画面,语言通俗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盛时多士出成均,芸屋青灯教席分"是说:在太平盛世,国子监(古代最高学府)培养出许多人才。学生们在飘着芸草香的书房里,借着青灯的光亮分席而坐、刻苦读书。这里用"青灯"这个意象生动表现了学子们挑灯夜读的场景。
后两句"自有文章成锦绣,殿头释褐奉明君"是讲:只要把文章写得像锦绣般华美,就能在殿试中脱颖而出,脱下平民的粗布衣(释褐),穿上官服为贤明的君主效力。这里"锦绣文章"既指文采斐然,也暗喻学子们用知识编织自己的前程。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它传递的朴素道理:在好时代里,普通人通过勤学苦读就能改变命运。诗人用"青灯→锦绣→释褐"的递进式描写,把寒窗苦读到金榜题名的过程写得充满希望,让读者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向上的精神。这种通过教育实现阶层跨越的主题,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