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
槭槭庭树叶,朝零非昔稠。
呦呦草虫鸣,暮急晓未休。
尔虫无不平,岂亦有哀忧。
胡为劳呻吟,与士感伤投。
壮士亦何者,哀哦与虫酬。
所抱不列陈,调苦难谣讴。
极目有远见,直怀羞曲求。
蒿藜袭久安,功名忘前收。
日月忽未几,天地今复秋。
少壮负所怀,老大安能谋。
生无及人功,死骨埋泉羞。
胡为不奋飞,徒与寒饿仇。
呦呦草虫鸣,暮急晓未休。
尔虫无不平,岂亦有哀忧。
胡为劳呻吟,与士感伤投。
壮士亦何者,哀哦与虫酬。
所抱不列陈,调苦难谣讴。
极目有远见,直怀羞曲求。
蒿藜袭久安,功名忘前收。
日月忽未几,天地今复秋。
少壮负所怀,老大安能谋。
生无及人功,死骨埋泉羞。
胡为不奋飞,徒与寒饿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志未酬的中年人在秋天里的感伤,用树叶凋零、秋虫哀鸣的意象,映射出内心的失落与不甘。
开头用树叶凋零、秋虫昼夜鸣叫的画面,营造出萧瑟的秋日氛围。诗人问秋虫:你为何不停地哀鸣?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满腹忧愁?这里把虫鸣比作人的叹息,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巧妙交融。
中间部分直抒胸臆:壮士本该建功立业,如今却只能像秋虫一样哀叹。诗人感到羞愧,因为他既不能坦率表达抱负("所抱不列陈"),又写不出动人的诗篇("调苦难谣讴")。他宁可保持耿直("直怀羞曲求"),也不愿委曲求全。
最后是深深的懊悔:时光飞逝,转眼又到秋天。年轻时没能实现理想,如今年老更无计可施。想到生前没能造福他人,死后埋骨黄泉都会羞愧。最后发出痛心的质问:为何不振翅高飞?何必困守贫寒?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时不我待"的焦灼感。就像我们现代人到了中年,突然发现年轻时的梦想还没实现,而时间已经所剩不多。诗人用秋虫的哀鸣、凋零的树叶这些具体意象,把这种抽象的人生焦虑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那句"胡为不奋飞"的自我拷问,尤其能引发当代人的共鸣。
林之奇
(1112—1176)宋福州侯官人,字少颖,号拙斋,世称三山先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累官校书郎。时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之说,之奇言此书为邪说。后由宗正丞提举闽舶,奉祠家居。吕祖谦曾从之学。卒谥文昭。有《尚书集解》、《拙斋集》、《观澜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