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柏梯寺

一泓秋水千竿竹,静得劳生半日身。
犹有向西无限地,别僧骑马入红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寺庙秋景图,同时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复杂感受。

前两句"一泓秋水千竿竹,静得劳生半日身"描写了柏梯寺的静谧景色:清澈的秋水平静如镜,竹林成片。在这样的环境中,疲惫的身心终于能得到半日安宁。这里用"劳生"暗示诗人平时生活的忙碌与疲惫。

后两句"犹有向西无限地,别僧骑马入红尘"笔锋一转:虽然眼前是清净的佛门净地,但向西望去还有广阔天地。诗人告别僧人,骑马重新踏入纷扰的尘世。"红尘"既指实际的道路尘土,也象征俗世的喧嚣与烦扰。

全诗通过"秋水竹林"的宁静与"骑马入红尘"的动感形成对比,展现了古代文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心理:既向往佛门的清净,又无法完全脱离世俗生活。这种对精神归宿的追寻与现实的无奈,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