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羊山方殷伯岩不遇
尔从南方来,衣裘带江色。
舍舟入故山,倦游聊憩息。
我住君山南,君住吾山北。
相隔十里云,欲见何由得,今晨动幽兴,独访漆泉侧。
危桥上古寺,径转长松直。
山僧五六人,亭午会法食。
清斋到鄙夫,益我筋生力。
老翁气忽壮,果腹取岩崱。
初瞻意嵂崒,绝顶无难陟。
扪萝才跻攀,寸步成匍匐。
天畔石房古,仰望不可极。
山叟何时还,再欲窥堂阈。
三步一回头,皓鹤烟中翼。
舍舟入故山,倦游聊憩息。
我住君山南,君住吾山北。
相隔十里云,欲见何由得,今晨动幽兴,独访漆泉侧。
危桥上古寺,径转长松直。
山僧五六人,亭午会法食。
清斋到鄙夫,益我筋生力。
老翁气忽壮,果腹取岩崱。
初瞻意嵂崒,绝顶无难陟。
扪萝才跻攀,寸步成匍匐。
天畔石房古,仰望不可极。
山叟何时还,再欲窥堂阈。
三步一回头,皓鹤烟中翼。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去拜访隐居山中的朋友殷伯岩,却扑了个空的故事。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次充满生活气息的登山寻友之旅。
开头四句像聊天一样交代背景:你从南方回来,衣服还带着江水的气息,刚下船就进山休息。接着用"我住山南你住山北"这种大白话,说两人虽然只隔十里山路,但因为云雾缭绕很难见面。
中间部分生动记录了登山过程:诗人清晨突发兴致独自进山,走过摇摇晃晃的古桥,穿过松林小道,遇到五六个和尚正在吃午饭。和尚们好心分他斋饭,吃饱后老人突然来劲了,决定继续攀登。这里"老翁气忽壮,果腹取岩崋"特别有趣,活灵活现展现了一个吃饱饭就来精神的可爱老头形象。
后面写攀登的艰辛特别真实:刚开始觉得山顶不难爬,结果才抓住藤蔓就累得手脚并用。抬头看朋友的石屋高耸入云,根本够不着。最后"三步一回头"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把老人依依不舍、频频回望的样子写得如在眼前。
全诗妙在没有刻意渲染什么深刻道理,就是用最生活化的语言,把一次寻常的访友不遇写得趣味横生。我们仿佛跟着这位老人一起爬山、吃饭、喘粗气,感受着平凡生活中的小遗憾和小确幸。特别是老人吃饱饭突然干劲十足这个细节,让人会心一笑,展现了诗歌记录日常生活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