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岭

韩岭峰高冤亦高,松风淅淅怒为涛。
功成不逐赤松去,错认封王可恃劳。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韩岭"这座山,实际上借山喻人,讽刺了某些功成名就后贪恋权位的人。

前两句"韩岭峰高冤亦高,松风淅淅怒为涛"用拟人手法描写山峰。说这座山虽然很高,但积累的冤屈也很高,连松林里的风声都像愤怒的波涛声。这里暗示某些人身居高位却不得人心。

后两句"功成不逐赤松去,错认封王可恃劳"用典故说理。"赤松"指古代仙人赤松子,传说帮助刘邦打天下后就去修仙了。诗人批评某些人建功立业后不像赤松子那样功成身退,反而错误地以为靠功劳就能永远保住权位。

全诗用山比喻位高权重者,用风声暗示民怨,用历史典故警示现实。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就像在说:有些人爬得越高,积怨就越深;明明该急流勇退的时候,却贪恋权位不肯放手,这种想法实在太愚蠢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