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云别业杂咏 其二

茅屋萧疏八九间,双扉终日向溪间。
何须更上清晖阁,自有高楼看好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图景,语言简单却充满韵味。

前两句"茅屋萧疏八九间,双扉终日向溪间"直接勾勒出诗人的居住环境:几间稀疏的茅草屋,大门整天对着溪流敞开。这里的"萧疏"不是凄凉,而是形容房屋错落有致的自然美。"终日向溪间"暗示诗人随时都能欣赏溪水美景,生活节奏悠闲。

后两句"何须更上清晖阁,自有高楼看好山"是点睛之笔。诗人说:何必特意去登那些富丽堂皇的楼阁呢?在我这简朴的住处,自然就能欣赏到美丽的山景。"高楼"在这里是反语,实际指的就是诗人简陋的茅屋,但因为选址得当,视野开阔,反而成了观景的最佳位置。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通过对比手法,用"茅屋"对比"清晖阁",用"双扉"对比"高楼",突出了简朴生活中的大乐趣。 2. 展现了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说明真正的享受不在于住所的豪华,而在于心境的开阔。 3. 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亲近自然的快乐和满足。

这首诗告诉我们:快乐不在于外在条件,而在于内心的感受。只要心境开阔,简陋的茅屋也能成为欣赏美景的"高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