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喜雨
蕴隆何虫虫,赫羲烧大地。
五行水干土,咎徵肥遗至。
青阳萌动时,野望莽枯萎。
万井渴生尘,溉浇齐告匮。
田形龟背圻,农夫坐流泪。
苍赤帝所生,未忍沟中弃。
九霄呼行雨,乖龙不敢睡。
倒海洒云端,森然银竹坠。
燋燥一以云,鳞塍有生意。
涓滴皆黄金,欢呼拜天赐。
清明杏花盛,东作犹及事。
蓑笠聚陇头,秧歌慰劳悴。
吾闻一德朝,七祀貉为祟。
持鼎祷名山,言发致灵异。
哀鸿亿万姓,生命大君寄。
从来至人心,恻怛回天易。
后代焚巫尪,暴虐非古治。
时无臧文仲,谁与筹旱备?
五行水干土,咎徵肥遗至。
青阳萌动时,野望莽枯萎。
万井渴生尘,溉浇齐告匮。
田形龟背圻,农夫坐流泪。
苍赤帝所生,未忍沟中弃。
九霄呼行雨,乖龙不敢睡。
倒海洒云端,森然银竹坠。
燋燥一以云,鳞塍有生意。
涓滴皆黄金,欢呼拜天赐。
清明杏花盛,东作犹及事。
蓑笠聚陇头,秧歌慰劳悴。
吾闻一德朝,七祀貉为祟。
持鼎祷名山,言发致灵异。
哀鸿亿万姓,生命大君寄。
从来至人心,恻怛回天易。
后代焚巫尪,暴虐非古治。
时无臧文仲,谁与筹旱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同时反思了自然灾害与人间治乱的关系。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农夫坐流泪")用生动的画面展现旱情:大地被烈日烤得像火炉,土地干裂如龟背,庄稼枯萎,水井见底。农民们只能绝望流泪,暗示天灾对百姓的摧残。
第二部分("苍赤帝所生"到"秧歌慰劳悴")笔锋一转,描写及时雨带来的生机。诗人用"倒海洒云端"形容暴雨倾盆,"银竹坠"比喻雨线如银竹坠落。雨后焦土复苏,农民们抓紧春耕,田埂上重现生机,蓑衣斗笠在田间攒动,秧歌声中透着欣慰。
第三部分("吾闻一德朝"到最后)借古喻今:贤明的君王会通过祭祀为民祈福,而暴君只会用焚烧巫尪的愚昧手段。结尾发出深沉质问——如今没有像臧文仲这样的贤臣,谁来为抗旱未雨绸缪?暗示统治者应当仁政爱民。
全诗艺术特色鲜明:通过"龟背裂""银竹坠"等接地气的比喻,让旱情与雨景跃然纸上;用农夫流泪与雨后欢歌的对比,突出雨水堪比黄金的珍贵;最后升华到治国理念,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核心思想是:自然灾害虽可怕,但执政者的德行与智慧才是根本,唯有仁政才能真正"回天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