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粹伯侍御母夫人挽章

对仗峨冠日,鲸牙汹九渊。
堂萱不改色,台柏故参天。
共识吾君圣,今知此母贤。
丁宁刘子□,□事一时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祖谦为好友李粹伯的母亲写的挽诗,表达对这位贤母的敬意和哀悼。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开篇的震撼比喻 前两句用"对仗峨冠日,鲸牙汹九渊"这样宏大的意象,把李母比作巍峨的官帽(象征德行高尚)和深海巨鲸(象征刚毅品格)。这种夸张手法突显了逝者非凡的气度。

2. 坚韧品格的赞美 "堂萱不改色"用萱草(母亲花)比喻李母始终如一的坚韧,"台柏故参天"以柏树(常青树)象征她永恒的精神力量。这两句通过植物意象,展现李母超越生死的品格影响力。

3. 社会价值的肯定 后四句点明李母的贤德已被社会公认("共识吾君圣"),她的教子有方培育出优秀儿子(刘子可能指李粹伯)。最后暗示应该把她的美德事迹编撰成书流传后世,这是对普通母亲社会价值的最高肯定。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局限于个人哀伤,而是通过宏大意象和永恒植物的比喻,把一位普通母亲的品德上升到社会典范的高度。这种写作手法让读者感受到,平凡人的美德同样可以像参天古柏那样永垂不朽。

吕祖谦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亦有“小东莱先生”之称。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出身“东莱吕氏”,为吕夷简六世孙、吕大器之子。淳熙八年(1181年)卒,年四十五。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吕祖谦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所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朱熹、张栻齐名,并称“东南三贤”。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