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官员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为民请命的理想与现实中力不从心的矛盾心情。
前两句"一心常欲洗民冤,清白炉烟可付天"是说:我始终怀着为百姓平反冤屈的愿望,就像香炉里升起的青烟一样,我的清廉正直可以向上天证明。这里用"炉烟"比喻自己的品格,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后两句"但愧才疏为政拙,只宜及早赋归田"笔锋一转:只可惜自己才能有限,处理政务不够娴熟,与其占着位置做不好事,不如早点辞官回乡种田。这种自我反省既诚恳又带着几分无奈,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与谦逊品格。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作者不是抱怨官场黑暗,而是坦诚承认自身不足;不是标榜政绩,而是真心为不能更好服务百姓而愧疚。这种严于律己、心系百姓的态度,在今天依然值得敬佩。诗中"洗民冤""清白"等词,让我们看到一个古代清官的真实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