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
绣衣金匼匝,宝马铁连蜷。
出身誓向边场死,那能宛转妻儿前。
离家复见故乡月,见月思乡情不歇。
天山飞鸟却向南,陇头流水分呜咽。
幕前健儿歌且悲,霜寒风劲胡马肥。
闺中远不闻吹笛,塞上谁愁听捣衣。
可怜夜夜关山月,只照从军不照归。
出身誓向边场死,那能宛转妻儿前。
离家复见故乡月,见月思乡情不歇。
天山飞鸟却向南,陇头流水分呜咽。
幕前健儿歌且悲,霜寒风劲胡马肥。
闺中远不闻吹笛,塞上谁愁听捣衣。
可怜夜夜关山月,只照从军不照归。
现代解析
这首《关山月》用直白有力的语言,描绘了边关将士的思乡之苦和军旅生活的悲壮。
开头四句像电影特写:穿着绣花战袍、套着金甲,骑着铁甲战马的将士,发誓要战死沙场,不愿在妻儿面前缠绵度日。这里用"绣衣""宝马"的华丽装备,反衬出军人赴死的决心。
中间八句是情感爆发点。战士在边关看到故乡的月亮,思乡之情无法平息。天山飞鸟南归、陇头流水呜咽,都在暗示"人不如鸟"的无奈。军营里士兵们唱着悲壮的歌,寒风凛冽敌人战马肥壮,而家乡的妻子听不到边关的笛声,战士也听不到家乡捣衣声——两边都在互相思念却音讯隔绝。
最后两句是全诗点睛之笔:关山的月亮夜夜明亮,却只照着出征的军人,永远照不到他们回家的路。用"月亮"这个永恒意象,道尽战争的无情和将士有去无回的命运。
全诗没有华丽修辞,就像用粗粝的砂纸摩擦读者的心,让人直接感受到:战争再壮烈,对普通人来说终究是骨肉分离的悲剧。最打动人心的,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