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官晋陵别端禅师
枕上浮生过半百,短发毵毵霜样白。
西溪溪上旧家山,岁岁故乡归似客。
船头渐近古松门,云是吴均读书宅。
烟云半岭见层楼,峥嵘鳌顶蓬宫窄。
有人挂衲归盘陀,棱棱瘦骨真维摩。
几年面壁舌不动,忽然拍手演渔歌。
秋来满船载明月,直钩不钓闲鼋鼍。
一雨笠,一烟蓑,五湖深处任风波。
黄梅渡口水流急,救护心谁如老婆(清陆心源,吴兴诗存》二集卷三)。
西溪溪上旧家山,岁岁故乡归似客。
船头渐近古松门,云是吴均读书宅。
烟云半岭见层楼,峥嵘鳌顶蓬宫窄。
有人挂衲归盘陀,棱棱瘦骨真维摩。
几年面壁舌不动,忽然拍手演渔歌。
秋来满船载明月,直钩不钓闲鼋鼍。
一雨笠,一烟蓑,五湖深处任风波。
黄梅渡口水流急,救护心谁如老婆(清陆心源,吴兴诗存》二集卷三)。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年过半百的官员赴任途中,路过故乡附近时对人生和修行的感悟。
开头四句写诗人年纪大了(头发花白像霜一样),虽然每年都回故乡,但感觉像客人一样陌生,暗示常年在外漂泊的疏离感。接着描写船快到故乡时看到的景色:古松门、吴均读书的旧宅、云雾中的楼阁,这些景物让他想起历史人物和仙境。
中间部分突然转到对一位修行僧人的描写:这个瘦骨嶙峋的僧人像维摩诘(佛教著名居士)一样,多年静修不说话,却突然拍手唱起渔歌。这里用反差手法表现修行者超脱自在的境界——看似严肃的修行人,其实内心洒脱。
最后七句最精彩。僧人带着简单斗笠蓑衣,在风浪中垂钓,但用的是直钩(姜太公钓鱼的典故),说明他不在乎世俗收获。最后两句说渡口水流湍急,但修行人的慈悲心像老婆婆一样温暖可靠。这里把深刻的修行境界,用钓鱼、渡船等生活场景生动展现。
全诗通过旅途见闻,把人生感慨、故乡记忆、修行境界巧妙融合。最妙的是那个突然唱渔歌的僧人形象,打破了人们对修行者的刻板印象,说明真正的修行不是苦着脸的,而是通透自在的。最后"救护心谁如老婆"这个比喻特别朴实又深刻,说修行人的慈悲心就像生活中常见的热心老太太一样自然。
陆蒙老
陆蒙老,字元光,一字元中(《至元嘉禾志》卷三一),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徽宗宣和初知嘉兴(《槜李诗系》卷三七),后调晋陵。事见《庚溪诗话》卷下。今录诗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