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房大年画奚官牧骥图
元朝诸君好养马,万国选上咸骅骝。
天闲牵靮披云锦,画出屏幛风飕飕。
学士大夫爱执笔,松雪老人名第一。
曾向平沙画翻滚,筋肉一团舒卷疾。
蹄毛圆动宛不停,牧奴突眼惊欲失。
诏下画院争临效,得其笔意才待诏。
此画画自房大年,不画翻滚变腾跳。
一匹缓步两匹前,首尾交啮騧毛旋。
奚官执辔气矫结,瞻视与马相接连。
画马宜如相马真,不取形似取其神。
今之画者但形似,骐骥入手同凡駪。
三辅种养贵肥腯,御厩收牧中涓人。
可怜天马不得见,俗眼与手徒因循。
前年天子获五骥,顾视相臣立名字。
紫霄赤电随皮貌(崇祯十年内出五马命阁臣题名),付之厮卒谨调系。
未知此马何所能,过都历块谁可乘。
君不见九方高,相马骊黄牝牡非所称。
良骥终不逢伯乐,垂耳伏枥长悲鸣。
天闲牵靮披云锦,画出屏幛风飕飕。
学士大夫爱执笔,松雪老人名第一。
曾向平沙画翻滚,筋肉一团舒卷疾。
蹄毛圆动宛不停,牧奴突眼惊欲失。
诏下画院争临效,得其笔意才待诏。
此画画自房大年,不画翻滚变腾跳。
一匹缓步两匹前,首尾交啮騧毛旋。
奚官执辔气矫结,瞻视与马相接连。
画马宜如相马真,不取形似取其神。
今之画者但形似,骐骥入手同凡駪。
三辅种养贵肥腯,御厩收牧中涓人。
可怜天马不得见,俗眼与手徒因循。
前年天子获五骥,顾视相臣立名字。
紫霄赤电随皮貌(崇祯十年内出五马命阁臣题名),付之厮卒谨调系。
未知此马何所能,过都历块谁可乘。
君不见九方高,相马骊黄牝牡非所称。
良骥终不逢伯乐,垂耳伏枥长悲鸣。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元代贵族爱养马、画马的风气,以及作者对当时画马艺术的看法。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牧奴突眼惊欲失"):
元代贵族特别喜欢养名马,从各地搜罗来最优秀的骏马。这些马被养在皇家马厩里,披着华丽的马饰。当时文人也爱画马,最有名的是赵孟頫(松雪老人),他画的马在沙地上打滚的场景特别生动,连牧马人都看呆了。
第二部分("诏下画院争临效"到"骐骥入手同凡駪"):
现在要说的这幅画是房大年画的,他不画打滚的马,而是画三匹马:一匹慢慢走,两匹在前面互相咬鬃毛玩,马夫牵着缰绳,人和马的神态都很自然。作者认为画马要像相马一样抓住精神,不能只画外表。现在很多人画马只求形似,结果把好马画得像普通马。
第三部分("三辅种养贵肥腯"到最后):
讽刺现实:皇家马场只注重把马养得肥肥的,真正的千里马反而见不到。前年皇帝得到五匹好马,大臣们忙着给马起华丽的名字,却没人真正了解这些马的能力。就像古代相马大师九方皋能看出马的本质而不在意毛色性别一样,真正的好马遇不到伯乐,只能默默老死在马槽边。
诗的核心思想:
通过对比不同时代的画马艺术,批评当时艺术创作只追求表面华丽、不重视内在神韵的风气。最后借马喻人,表达人才不被识用的悲哀——就像千里马被当成普通马喂养,真正有才能的人也得不到重用。全诗用马作比喻,既展现了元代贵族生活的一个侧面,又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