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与开公的离别场景,通过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交织,表达了深切的惜别之情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人以“白头住世我无日”开篇,感叹自己年岁已高,时日无多,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而“破衲出家师妙年”则描绘了开公年少出家,穿着破旧僧衣的形象,展现了开公对禅修生活的执着与虔诚。
接下来,“衮绣门犹自妄,瓶盂踪迹不离禅”两句,通过对比世俗的繁华与禅修的朴素,表达了诗人对开公坚守禅修生活的敬佩。衮绣门象征着世俗的荣华富贵,而瓶盂则是禅修的简单器具,诗人认为开公虽年少,却能摒弃世俗诱惑,专心修行,实属难得。
“鸡催晓月人奔渡,雁唤西风叶满船”这两句,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渲染了离别的氛围。鸡鸣催人早起,晓月挂在天边,人们匆匆上路;西风中大雁南飞,落叶满船,这些自然景象都暗示了离别的无奈和旅途的孤寂。
最后,“梦境相逢便相别,万峰秋色正磨天”两句,诗人将离别比作梦境中的短暂相逢,表达了对开公的依依不舍。万峰秋色则象征着广阔的自然和无限的禅意,诗人希望开公在归途中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继续追求禅修的真谛。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对禅修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惜别之情。诗中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离别画卷。
王铚
王铚,生卒年月不详。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世称雪溪先生。高宗建炎四年(1130),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1134)书成,赐名《枢庭备检》。后罢为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晚年,遭受秦桧的摒斥,避地剡溪山中,日以觞咏自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