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山林的静谧画面,语言清新自然,意境纯净悠远。
前两句"濛濛接白云,皎皎混清月"用叠词生动地表现了景色的朦胧美。"濛濛"写出了山间薄雾与白云交融的柔和感,"皎皎"则突出了白雪与月光交相辉映的明亮。两个"混"字用得巧妙,让云雾、白雪、月光这些自然元素浑然一体。
后两句"长歌古人句,山明望松雪"将视角转向诗人自己。诗人在这样的美景中情不自禁吟诵古人的诗句,远望被白雪覆盖的山林。松树上的积雪既点明了冬季时令,又象征着高洁品格。
全诗最动人的是它营造出的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诗人与自然完全融合,分不清是雪还是月,是古人的诗句还是自己的心声。这种天人合一的体验,让简单的二十个字包含了无限韵味,让人读后仿佛也置身于那片纯净的雪景之中。
舒岳祥
(1236—?)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