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洞开风浩荡。

现代解析

这首短诗虽然只有七个字,却像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充满力量感和空间感。

"羊角洞"三个字先勾勒出一个奇特的山洞形象——洞口形状像弯曲的羊角,给人强烈的视觉印象。这个比喻既具体又新颖,让读者立刻能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开"字用得极妙,既是描写山洞敞开的状态,又暗含某种豁然开朗的意境。这个动词让静止的画面突然有了动感。

"风浩荡"三个字将意境推向高潮。浩荡的穿堂风通过羊角状的洞口呼啸而过,我们仿佛能听到风声轰鸣,感受到气流奔涌的力量。这里用"浩荡"形容风,既表现风的强劲,又暗含天地壮阔的气象。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一个具体的山洞景象,传递出自然界雄浑奔放的生命力。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透过对风穿山洞这一动态场景的捕捉,自然流露出对天地之美的赞叹。这种以小见大、寓情于景的手法,正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

王秬

王秬(?—1173),字嘉叟,原籍中山曲阳(今属河北),徙居泉南(今福建泉州),王安中孙。绍兴十九年,以宣教郎十办诸军审计司(《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九)。二十五年,为淮南转运判官(同上书历知江、抚二州(同上书卷一八五)。九年卒(陆游《闻王嘉叟讣报有作》)。著有《复斋诗集》十五卷(同上书),又有《复斋制表》二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均已佚。《全宋诗》卷二O四六录其诗五首。《全宋文》卷四八九五收有其文。事迹见魏了翁《王侍郎秬复斋诗集序》(《鹤山集旁卷五四)、《宋诗纪事》卷五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