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题赠自怡徵士

野服每耽幽,东山恣吟眺。
烟潭落虚镜,风涧生弦调。
趣惬苍树云,心閒碧溪钓。
犹疑向苏门,落日共清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山林间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充满自然之美和闲适之趣。

前两句写隐士的穿着和活动:他穿着朴素的乡野服装,常常沉醉于幽静的山林。在东山上自由自在地吟诗远眺,展现出超脱尘世的潇洒姿态。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自然景物营造意境:烟雾笼罩的深潭像一面虚空的镜子,风吹过山涧仿佛在弹奏自然的乐曲。苍翠的树木与云霞相映成趣,让人感到惬意;在碧绿溪边垂钓时,心境格外宁静。这些画面通过视觉、听觉和心境的多重感受,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最后两句用典故升华意境:诗人感觉自己仿佛来到了隐士苏门先生(晋代著名隐士)的居所,在落日余晖中一起放声长啸。这个结尾既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传递出一种豪迈洒脱的情怀。

全诗通过清新自然的语言,将山水之美与隐逸之乐完美结合,让读者感受到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闲适与快乐。诗中"烟潭如镜"、"风涧似琴"等比喻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热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