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一泊(bó)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泊:浪花。
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山海一时平。
注释
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后演为词牌。
②泊:浪花。
现代解析
这首《浪淘沙》用海浪冲刷沙滩的日常景象,道出了一个深刻的自然哲理和人生隐喻。
前两句"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像电影慢镜头一样,让我们看到海浪永不停歇的运动:一波沙子刚被冲上岸,另一波又被带回海里;一个浪头刚消失,新的浪头立刻又形成。这种循环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也像钟摆一样永不停歇。
后两句"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山海一时平"则揭示了这种持续运动的力量。看似温柔的海浪,日复一日地冲刷搅拌,竟能产生改变地形的伟力——终有一天,高山会被磨平,大海会被填满。这里既写实(地质变化确实如此),又暗喻坚持的力量:再微小的事情,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创造奇迹。
全诗最妙的是把人生道理藏在自然现象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也像这海浪一样,每天重复着相似的工作?但正是这些看似平凡的坚持,最终能改变自己、影响世界。诗人用海浪提醒我们:不要小看日常的积累,时间会让量变产生质变。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