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勤堂前后老桂七株家大人花时觞客各赋长歌小子亦附作
年来买得宅一区,十亩不足五亩余,风廊水槛交萦纡。
莳花种竹非自娱,岁时往往扶篮舆。
中间古桂凡七株,百年外物无生枯。
自有此屋此树俱,想见侍御手植初。
宅为顾且庵先生故居。
一株北堂高扶疏,瘦藤作骨霜为肤。
一株南荣青模糊,棱棱硬叶当轩铺。
旁有一株尤绝殊,盘根拔起孙枝粗。
再岁已见爪角舒,欲与老干相撑扶。
小园叠石流清渠,三株压檐如覆盂,蔽亏白日森阶除。
其一僻在墙东隅,偃蹇不肯受束拘。
著花虽好人罕誉,有若逸士逃空虚。
株株似此皆画图,凉露一夕香纷敷。
满堂满室连井闾,后洋街里风呵嘘,恍踏月路临天衢。
我闻青桂之馆仙所都,又闻金粟之龛佛所居。
非仙非佛此境无,眼前忽复周吾庐。
若不痛饮真蒙愚,平生招隐繁有徒。
墙头过酒不待沽,折简立至群欢呼。
黄雪点点黏尊壶,饱花气似餐醒醐。
阿爷大笑拉髭须,看客醉梦骑蟾蜍。
朗吟直到日脚晡,诗成绕树乐只且。
明年此会不可孤,乞与大椿扬灵符,不尔恐被花揶揄。
莳花种竹非自娱,岁时往往扶篮舆。
中间古桂凡七株,百年外物无生枯。
自有此屋此树俱,想见侍御手植初。
宅为顾且庵先生故居。
一株北堂高扶疏,瘦藤作骨霜为肤。
一株南荣青模糊,棱棱硬叶当轩铺。
旁有一株尤绝殊,盘根拔起孙枝粗。
再岁已见爪角舒,欲与老干相撑扶。
小园叠石流清渠,三株压檐如覆盂,蔽亏白日森阶除。
其一僻在墙东隅,偃蹇不肯受束拘。
著花虽好人罕誉,有若逸士逃空虚。
株株似此皆画图,凉露一夕香纷敷。
满堂满室连井闾,后洋街里风呵嘘,恍踏月路临天衢。
我闻青桂之馆仙所都,又闻金粟之龛佛所居。
非仙非佛此境无,眼前忽复周吾庐。
若不痛饮真蒙愚,平生招隐繁有徒。
墙头过酒不待沽,折简立至群欢呼。
黄雪点点黏尊壶,饱花气似餐醒醐。
阿爷大笑拉髭须,看客醉梦骑蟾蜍。
朗吟直到日脚晡,诗成绕树乐只且。
明年此会不可孤,乞与大椿扬灵符,不尔恐被花揶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家中七株老桂树的景象,以及家人朋友在桂花盛开时饮酒赋诗的欢乐场景。全诗语言生动,充满生活气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诗歌开头交代了诗人买下一座带花园的宅院,面积不大但布局精巧,有风廊水槛,种花种竹不是为了自我娱乐,而是为了在节日里招待客人。宅院中有七株古老的桂树,树龄都在百年以上,与宅院同生共长,据说是前主人顾且庵亲手栽种的。
接下来,诗人详细描绘了七株桂树的不同姿态:
- 北堂的一株高大挺拔,枝干如瘦藤,树皮如霜般洁白。
- 南边的一株枝叶茂密,硬挺的叶子铺满窗前。
- 旁边一株尤为特别,根系发达,新枝粗壮,像要与老干比高。
- 小园里的三株桂树压着屋檐,像倒扣的碗,遮天蔽日。
- 最后一株在墙角,桀骜不驯,虽然开花很美但少有人欣赏,像隐士般清高。
当桂花盛开时,露水滋润下香气弥漫整个宅院,甚至飘到后洋街上,让人仿佛置身仙境。诗人联想到传说中的仙家青桂馆和佛家金粟龛,觉得眼前的景象毫不逊色,若不痛饮狂欢简直是对美景的辜负。
于是诗人召集隐士朋友们来赏花饮酒,大家从墙头递酒,折下桂枝助兴,黄澄澄的桂花落在酒杯里,花香让人陶醉。诗人的父亲开怀大笑,客人们醉态可掬,吟诗作乐直到太阳西斜。最后诗人表示明年还要举办这样的聚会,甚至开玩笑说如果不这样做,恐怕要被桂花嘲笑。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桂树的千姿百态,每株树都有独特个性
2. 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活动完美结合,展现了中国传统"雅集"文化的魅力
3. 语言活泼生动,特别是描写醉酒场景时充满幽默感
4. 通过对桂树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力的敬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5. 结尾的玩笑话让整首诗在欢乐中收尾,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