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雨之夜,孤独愁苦的人辗转难眠的情景。
开头用梅花和城头号角的声音来渲染氛围,五更时分的号角声传到失眠人枕边,一声声让人心碎。这里用声音的传递,巧妙地把外部环境和内心感受连接起来。号角声的断续("三声两声那更作")更突出了夜的漫长和难熬。
天亮了,主人公起身,发现自己只有墙壁作伴。屋檐外秋雨连绵不断地下着。"雨脚"形容雨丝像脚步一样不停落下,"鬓毛弱"则暗示主人公已经年老体衰。这里用雨丝的"强"对比鬓发的"弱",形成强烈反差。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每一滴秋雨都像是要把白发染得更白,就算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遇到这样的秋雨,恐怕也会加速衰老。这里用夸张的手法,把秋雨和衰老联系起来,表达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
全诗通过声音、景象的层层递进,把一个失眠老人面对秋雨时的孤寂和衰老之叹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份秋夜的凄凉和人生的无奈。
陈藻
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