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帝王离世后的凄凉景象,充满了哀伤与怀念之情。
前两句"玉辇今何处,宸游事已空"写帝王的车驾不知去向,往日的巡游盛况已成空。用"玉辇"代指帝王,暗示其尊贵身份,而今却无处寻觅。
中间四句通过湘妃竹的典故(舜帝死后,妃子泪洒竹林成斑)和黄帝铸鼎升天的传说,表达深切的悲痛。用"千年后"的历史记载和"一梦中"的虚幻感受,凸显帝王功业终成过眼云烟。
最后两句最为动人:空荡荡的军营里,只剩下冰冷的铠甲在寒风中挺立。这个画面既写实又富有象征意义,既展现军营的萧瑟,又暗示帝王虽逝,但其威严犹存。冰冷的铠甲与凛冽的霜风相互映衬,营造出肃杀悲壮的意境。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虚实相生的手法,将对逝去帝王的追思之情融入具体景物中,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画面感,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那份深沉的哀思。
毛纪
毛纪(1463——1545),字维之,号鳌峰逸叟。掖县(今莱州市)人士,明代重臣,官至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他于成化年间乡试第一,登进士。弘治初,授检讨,累迁侍读。正德十二年,命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世宗即位,以定策功,加伯爵,不受。“大礼”议起,杨廷和等相继去职,遂为首辅。朝臣伏阙哭争,俱逮系,毛纪上疏乞宥,传旨切责,遂于嘉靖三年(1524)七月二十六日致仕。《明伦大典》成,追论夺官。嘉靖二十四年(1545)卒,赠太保,谥文简。著有《密勿稿》、《辞荣录》、《联句私钞》、《归田杂识》、《鳌峰类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