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荜门槐荫清,野垄青苕柔。
荷锄守旧辙,贫家无外求。
孤云归空山,山前涧水流。
平心惬微愿,选念亦自由。
纷吾涉尘鞅,无端生百忧。
举步皆溪壑,念往多所尤。
譬之御骇驷,一纵不得收。
慷慨欲置之,反顾还夷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贫但内心自由的农夫生活,同时反思了世俗烦恼对人的束缚。全诗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理解:

前半部分(前八句)像一幅田园水墨画:柴门前槐树投下清凉绿荫,田野里嫩绿的苕苗随风轻摇。农夫扛着锄头走在熟悉的田埂上,虽然贫穷却自给自足。抬头看见一朵孤云飘回远山,山涧溪水静静流淌。这样简单的生活反而让心灵感到满足,每一个念头都自由自在。这里用"孤云归山"的意象,暗喻人回归本真的自然状态。

后半部分(后八句)突然转折:当诗人想到自己在尘世中的奔波,各种没来由的烦恼就像突然冒出来。每一步都像走在悬崖溪谷间,回忆往事尽是悔恨。这种心境就像驾驭受惊的烈马,一旦失控就难以挽回。虽然想洒脱地放下这些烦恼,但回头时又犹豫不决。这里用"御骇驷"的比喻,生动表现了人被世俗焦虑裹挟的无力感。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两种生活的鲜明对比:一边是清贫却安宁的田园生活,一边是充满焦虑的世俗生活。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其实在探讨一个永恒命题——真正的自由不在于外在环境,而在于内心能否摆脱欲望和焦虑的束缚。最后那个"反顾还夷犹"的细节特别真实,道出了现代人共通的困境:明知简单即快乐,却总是放不下世俗的牵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