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
晋公平淮西,兵出速如神。
崇韬伐西川,六十日请臣。
太祖初受命,诸侯未尽宾。
蜀广号敌国,荆潭为强邻。
王师讨有罪,不闻逾十旬。
元昊诚蝼蚁,有地长一畛。
讵足污斧钺,寻当投荆榛。
是何逾岁月,务行含贷仁。
岂兹将师间,逈无晋公伦。
张旗发一号,岂无李处耘。
提戈出一战,岂无王全斌。
容兹盈寸蟹,荡漾于流津。
平生读诗书,胸中貯经纶。
薄田四五亩,甘心耕耨勤。
倚鉏西北望,涕泪空沾襟。
崇韬伐西川,六十日请臣。
太祖初受命,诸侯未尽宾。
蜀广号敌国,荆潭为强邻。
王师讨有罪,不闻逾十旬。
元昊诚蝼蚁,有地长一畛。
讵足污斧钺,寻当投荆榛。
是何逾岁月,务行含贷仁。
岂兹将师间,逈无晋公伦。
张旗发一号,岂无李处耘。
提戈出一战,岂无王全斌。
容兹盈寸蟹,荡漾于流津。
平生读诗书,胸中貯经纶。
薄田四五亩,甘心耕耨勤。
倚鉏西北望,涕泪空沾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讲历史战争,实际是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对当时朝廷软弱无能的愤懑。全诗可分三部分看:
第一部分(开头到"不闻逾十旬")像说书人开场,列举历史上速战速决的经典战例:唐代裴度平定淮西叛乱、后唐郭崇韬六十天拿下西川、宋太祖快速收服诸侯。这些对比就像在说"老祖宗打仗都是快准狠"。
第二部分("元昊诚蝼蚁"到"逈无晋公伦")直接吐槽当下:西夏不过是个小蚂蚁,朝廷却畏首畏尾,在"仁慈"的借口下拖延不决。这里用"盈寸蟹"比喻西夏,说它们像小螃蟹在河里瞎扑腾,本该轻松收拾。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诗人突然切回自身:读圣贤书的文人,只能种地望西北掉眼泪。最后"倚锄望西北"的画面特别戳心——一个握着锄头的书生,望着沦陷的西北边疆痛哭,这种反差让人感受到知识分子的无力感。
全诗妙在把历史典故、螃蟹蚂蚁的比喻、书生种地的现实场景串在一起,明明怒火中烧却偏要娓娓道来,就像咬牙切齿地说反话。这种"你们老祖宗多厉害,现在多窝囊"的对比手法,比直接骂街更有穿透力。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