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绿波亭》描绘了一位公子在亭中静坐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远方之人的思念。
首两句“眼明忽见此亭新,公子诗成思入神”是说,公子忽然看到这座新亭子,眼前一亮,诗兴大发,思绪一下子沉浸其中。这里的新亭子象征着一种新鲜感,激发了公子的创作灵感。
接下来的“坐爱碧波千顷绿,梦回芳草一池春”描绘了公子坐在亭中,眼前是一片碧绿的湖水,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芳草之中。这里的“碧波”和“芳草”是自然景色的象征,表达了公子对美好自然的陶醉和向往。
“每倾鹦鹉留佳客,欲采芙蓉寄远人”是说,公子常常与鹦鹉交谈,留住来访的客人,同时他也想采摘芙蓉花送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这里的“鹦鹉”和“芙蓉”分别象征着欢聚和思念,体现了公子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和对远方之人的牵挂。
最后两句“燕子不来秋已暮,倚阑无语独逡巡”则是说,燕子没有飞来,秋天已经接近尾声,公子倚靠在栏杆上,默默无语,独自徘徊。这里的“燕子不来”暗示了季节的变化,而“倚阑无语”则表达了公子内心的孤寂和沉思。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公子在绿波亭中的情感变化,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亲友的思念和内心的孤独。诗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公子的情感世界,体会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陈基
陈基(1314-1370),字敬初,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陈基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