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 其五
猗猗萱草花,郁郁荆树林。
宛宛女贞枝,恻恻卷葹心。
自谓永不衰,托根在同岑。
人事忽乖迕,霜霰遂见侵。
中夜揽衣起,鸿雁流哀音。
披帷见明月,感彼商与参。
《河广》及《载驰》,命意一河深。
女子信善怀,恻怆匪自今。
瑶京不可即,天风吹佩环。
峨峨古神女,玉座何便娟。
祸福生呼吸,恩威伺容颜。
众灵杂遝至,恍惚云雾间。
嗟彼愚下人,欲见无由缘。
愿借白日光,排空接灵軿。
济南儒家子,实授《尚书》传。
木眚与金祥,五行善推衍。
水旱各有徵,天意不虚谴。
自从新法行,罕复论灾变。
阴阳互消息,精义于兹见。
请陈《繁露》戒,聊代百工谏。
宛宛女贞枝,恻恻卷葹心。
自谓永不衰,托根在同岑。
人事忽乖迕,霜霰遂见侵。
中夜揽衣起,鸿雁流哀音。
披帷见明月,感彼商与参。
《河广》及《载驰》,命意一河深。
女子信善怀,恻怆匪自今。
瑶京不可即,天风吹佩环。
峨峨古神女,玉座何便娟。
祸福生呼吸,恩威伺容颜。
众灵杂遝至,恍惚云雾间。
嗟彼愚下人,欲见无由缘。
愿借白日光,排空接灵軿。
济南儒家子,实授《尚书》传。
木眚与金祥,五行善推衍。
水旱各有徵,天意不虚谴。
自从新法行,罕复论灾变。
阴阳互消息,精义于兹见。
请陈《繁露》戒,聊代百工谏。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人生际遇的无奈、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反思。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层层递进:
第一部分(前八句)以花草树木起兴,用"萱草""荆树""女贞"等植物象征美好的品质,但它们最终难逃风霜摧残,暗喻人生无常。就像原本相依的草木突然被分离,诗人也在深夜听到雁鸣、望见明月时,感受到人与人如参商二星般难以相聚的孤独。
第二部分(中间十二句)转入神话想象。诗人仰望高不可攀的仙宫神女,她们掌握着凡人的祸福,但普通人却难以接近。这里用"云雾""佩环"等缥缈意象,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求而不得的苦闷。最后突发奇想,希望能借阳光为梯,直通仙境,这种浪漫的幻想更反衬出现实的局限。
第三部分(最后十二句)转向现实批判。通过儒家学者精通五行学说却无人重视的遭遇,暗指当时社会忽视传统智慧、不察天象警示的现象。"新法行"三字点出时代背景,暗示变法带来的浮躁风气。结尾以"代百工谏"作结,表明诗人写诗的目的是像古代忠臣一样为民发声。
全诗艺术特色鲜明:从自然景物到神话传说,再到社会现实,层层推进;比喻生动(如用参商二星喻分离),对比强烈(理想仙境vs残酷现实);在抒发个人感伤之余,更体现了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感。诗中"愿借白日光"的奇想、"阴阳消息"的哲思,都展现出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家国关怀融为一体的深厚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