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端父御史见和初到济南诗次韵荅之

少日居多隐遁情,微官犹喜得山城。
腹中洞视浑无物,身外何因更有名。
忽忆放船苕水去,终期背郭草堂成。
故乡一别三千里,看见池塘草又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刘端父在济南做官时,写给朋友的一封"诗信",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感受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写的是作者当下的心境: 1. 年轻时总想着隐居山林("少日居多隐遁情") 2. 现在虽然做了小官,但好在是在有山有水的济南("微官犹喜得山城") 3. 自己内心坦荡,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腹中洞视浑无物") 4. 也不在乎那些虚名("身外何因更有名")

后四句转向对未来的期待: 5. 突然想起以前在苕溪泛舟的悠闲日子("忽忆放船苕水去") 6. 最终梦想还是在城郊建个草堂隐居("终期背郭草堂成") 7-8. 离家三千里,看到池塘春草又绿了,更想家了(用"池塘生春草"这个经典意象表达思乡)

全诗用对比手法,把做官的现状和隐居的理想放在一起写,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人在官场,心在田园"的矛盾心理,以及用眼前春草勾起乡愁的细腻笔触。这种既接受现实又保持梦想的人生态度,很容易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