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受人爱戴的地方官(使君)再次被派去治理莆田,路过城外时引发百姓热烈欢迎的场景。
前两句写百姓们听说使君要来的消息,纷纷在江边等候。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表现迎接盛况:百姓们像迎接宰相一样热情(平津邸是汉代公孙弘的府邸),孩子们骑着竹马在明月浦玩耍,使君的轿子(篮舆)穿过开满杏花的村庄。这些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欢乐氛围。
最后两句巧妙转折:虽然使君没有留下什么传世名曲(锦瑟),但他治理地方的政绩(治好了百姓的"头疼"问题)更值得细细评说。这里用"头风"比喻民生疾苦,展现了作者对务实官员的赞赏。
全诗通过热闹的迎接场面和贴切的比喻,赞美了一位深入民心、务实为民的地方官,语言朴实却情感真挚。
林光朝
(1114—1178)宋兴化军莆田人,字谦之,号艾轩。孝宗隆兴元年进士。通《六经》,从学者众,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行东南者,自光朝始。累官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出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曾率郡兵击败入境之茶民军。召为国子祭酒,除中书舍人。后出知婺州,引疾提举兴国宫。卒谥文节。有《艾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