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在西湖秋夜泛舟时的所见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动人。
上片写湖景与泛舟之乐。开头两句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西湖的山水轮廓,"横"字写出山势连绵,"平"字表现湖面开阔。后两句写主人公买下一叶小舟,沿着湖岸在柳荫下缓缓前行,"轻"字既写船小,也暗示心情轻快。整个上片营造出闲适悠然的氛围。
下片转入秋夜抒情。清风明月本是良辰美景,但远处传来的捣衣声却打破了宁静。"谁捣秋砧"这一问,引出主人公的愁思。最后"悲秋无尽情"点明主题,将个人情感与秋意融为一体,那断续的捣衣声就像敲打在游子心头,让悲秋之情愈发绵长。
全词妙在通过"湖船-秋风-秋砧"这些具体意象,把抽象的秋愁写得可触可感。语言看似平淡,实则字字含情,尤其是"轻"与"悲"的对比,更显出秋思的深沉。读来仿佛能看见月光下的孤舟,听见烟波中的砧声,体会到那种说不尽、道不完的秋日惆怅。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