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小虞浦边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展现了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开篇用"清风明月"勾勒出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老人虽然头发花白稀疏,却精神矍铄。他内心坦荡,没有烦心事,很享受这种隐居生活。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老人虽然物质不富裕,但精神世界很丰富。他认为没钱没粮不算什么,只要有酒喝、有书读就不算贫穷。这种超脱物欲的态度,体现了古代文人安贫乐道的精神追求。
最后两句特别生动:老人把漫山遍野的野花野草都看作是自己的春天。这个比喻很妙,说明他完全融入了自然,用乐观的心态看待身边的一切。整首诗语言朴实,却传递出深刻的生活智慧——真正的富足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知足常乐的心境。
龚诩
龚诩(1381~1469)明代学者。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有《野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