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符读韩文公龊龊诗考其岁月乃三十二所作今应符生亦三十二年矣深有愧焉因借其韵为咄咄篇以自警

咄咄汝为子,念之心可寒。
慕则非所慕,叹则非所叹。
愚生乃系俗,达人斯大观。
大明高照耀,沧海足波澜。
不求胜己友,有过孰抨弹。
不绝害心念,诚身奚喜欢。
沟浍无源本,易盈还易乾。
见善苟不明,譬彼东西湍。
仁义根于心,视精而行端。
读书贵知道,事亲宁以官。
会稽产竹箭,西海出琅玕。
虚名何足尚,所惧实才难。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一种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我修养和人生价值的思考。我们可以分几个方面来解读它。

首先,诗的开头“咄咄汝为子,念之心可寒。”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作为一个青年的忧思,这里的“汝为子”是对自己的称呼,表达了对自身成长阶段的关注。接着,作者提到了一种“慕”和“叹”的心态,这里“慕”不是指模仿他人,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和向往,而“叹”也不是简单的感叹,而是对一些事情的深刻反思。

接着,“愚生乃系俗,达人斯大观。”这里指出了作者认为自己还停留在世俗的层面,而真正豁达的人则能有更广阔的视野。这个对比,说明作者正在努力超越日常的琐事,向着更加深远的人生目标迈进。

“大明高照耀,沧海足波澜。”这两句用形象的比喻形容了人生中的光明与波折,鼓励人在面对困难时也要保持坚定和乐观的态度。

“不求胜己友,有过孰抨弹。”作者强调,不要总是想着超越他人,更多的是自我反省和改正错误。这提醒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正。

“不绝害心念,诚身奚喜欢。”这里强调了保持内心纯洁的重要性,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所谓的成功或荣誉。

“沟浍无源本,易盈还易乾。”这两句通过比喻说明了没有坚实的根基,很容易成功也可能失败,强调了基础的重要性。

接下来,“见善苟不明,譬彼东西湍。”作者提醒人们,在看到好的事物时,应当清楚地分辨,不要像湍急的河流迷失方向。

“仁义根于心,视精而行端。”这里强调了仁义应当从内心出发,通过内心的纯净来指导行动,这体现了作者对道德修养的要求。

“读书贵知道,事亲宁以官。”这两句指出,读书不仅是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追求真理;对待父母应尽孝道,而不仅仅是依赖高官厚禄。

最后,“会稽产竹箭,西海出琅玕。”通过两个地名及其特产的比喻,说明了才华和品德的重要性。

“虚名何足尚,所惧实才难。”最后一句直接指出,浮名并不值得追求,最害怕的是缺乏真正的才华和才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我修养、道德品质和个人成长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孙应符

孙应符,字仲潜,馀姚(今属浙江)人。介子、应时仲兄。今录诗十一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