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其九
严风断枯草,去去何足道。
飘零不自知,荣盛苦独好。
故人日衰蹇,新人相照耀。
贫老无依栖,黄金惜年少。
北邙多丘垄,荒途荆棘蕃。
子孙不之识,问是何人坟。
生死有常理,岂能逃圣贤。
但恨去日远,奄忽遂飙尘。
飘零不自知,荣盛苦独好。
故人日衰蹇,新人相照耀。
贫老无依栖,黄金惜年少。
北邙多丘垄,荒途荆棘蕃。
子孙不之识,问是何人坟。
生死有常理,岂能逃圣贤。
但恨去日远,奄忽遂飙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语言直白却充满力量。
开头用枯草被寒风吹断的景象,比喻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助。"飘零不自知"说人像落叶一样随波逐流,却常常误以为自己正处在人生巅峰。这里用草木的枯荣暗指人生的起伏。
中间部分对比了人情冷暖:老朋友日渐落魄,而新得势的人风光无限。社会现实就是嫌贫爱富,年轻人因有钱更受青睐,老人穷困就无人理会。诗人用"北邙山"(古代著名墓地)的荒坟作比,说后人连祖先的坟墓都认不出来,暗示再辉煌的人生终将被遗忘。
最后诗人看似豁达地说生死是自然规律,圣贤也难逃一死,但字里行间透着不甘——真正让人痛苦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人生苦短,转眼就像尘土般消散。这种对时光飞逝的焦虑,让整首诗在苍凉中带着紧迫感。
全诗就像一位老人坐在夕阳下的自言自语,没有华丽辞藻,却用最朴实的比喻道破了人世间的残酷真相。读完让人不禁思考:在有限的生命里,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