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七首 其七

衣龙钟,鬓飘萧,穹庐停烛坐寒宵。
翰林遣介⑴赠佳句,虿芒鸟迹书生绡。
既倒狂澜再扶起,昔有谪仙原姓李。
今日龙庭忽见君,谁道当年太白死。
文章气象难形容,腾龙翥凤游秋空。
笔力万钧神鬼泣,雷轰电掣驱疾风。
馀裕喜君能绰绰,鼓舞为君予⑵矍铄。
解读奇字笑扬雄,识厌张华能物博。
与君握手天山边,举觞相嘱望青天。
他年雅社结白莲,林泉杖屦冲云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好友张敏之的赠诗,充满了豪迈的友情和对才华的赞美。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四句):诗人用自嘲的口吻描述自己年老体衰("衣龙钟,鬓飘萧"),在寒冷的夜晚独坐帐篷。这时突然收到翰林学士张敏之派人送来的诗作("翰林遣介赠佳句"),那些字迹如蝎尾鸟迹般灵动飘逸,让诗人精神为之一振。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这是全诗的核心,诗人用一连串夸张的比喻赞美张敏之的文采: 1. 把他的才华比作能扶起"倒下的狂澜",说他是李白转世("昔有谪仙原姓李"),用"腾龙翥凤"形容文章气势磅礴。 2. 说他的笔力重达万钧,连鬼神都感动哭泣,文字如雷电疾风般有力。 3. 称赞他学识渊博超过古代学者扬雄和张华(这两人以博学著称)。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诗人想象未来与好友隐居山林的美好场景。他们在天山边握手饮酒,约定将来要一起结社赏莲,拄着拐杖漫步云烟缭绕的林泉——这是古代文人理想中的退休生活。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极度夸张的比喻(如"笔力万钧神鬼泣")展现对朋友才华的由衷钦佩 2. 通过"年老独坐"与"得诗振奋"的对比,体现知己带来的精神力量 3. 结尾的隐居约定,把文人友谊升华到超脱世俗的境界 4. 全诗节奏明快,像"雷轰电掣"的比喻一样充满动感,读起来酣畅淋漓

诗人用"文坛救世主""当代李白"这样的超级赞美,其实是在表达:真正的知音不仅能欣赏你的才华,更能激发你对生活的热情。即使年纪大了,只要有这样的朋友,依然可以保持年轻时的豪情壮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