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宫廷中的音乐与建筑交相辉映的画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句"云间乍阕仙韶曲"像是用镜头捕捉了一个瞬间——天上的云彩间忽然飘来皇家乐曲的余音。"仙韶曲"是古代最高规格的宫廷雅乐,这里用"乍阕"(突然停歇)制造出余音袅袅的效果,仿佛让人听见音乐在云端渐渐消散的回响。
第二句"禁里还过睿武楼"则将视线拉回地面,描写在皇宫禁苑中,人们经过庄严的睿武楼。这座楼宇可能象征着皇权与武力,与上句柔美的音乐形成刚柔对比。
两句话通过"云间"和"禁里"的空间转换,构成天上人间的呼应。诗人用音乐与建筑、流动与静止的意象组合,既展现了宫廷的华贵气象,又透露出对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的细腻感受。就像我们今天听到一段突然停止的美妙音乐,那种怅然若失又回味无穷的感觉。
宋绶
宋绶(991年—1041年1月27日),字公垂。 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北宋著名学者、藏书家。因平棘为汉代常山郡治所,故称常山宋氏,后人称“宋常山公”。景德二年(1005年),召试中书,为大理评事。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因疏陈攻守十策,被召为知枢密院事。九月,拜兵部尚书兼参知政事。十二月(1041年1月),宋绶去世,年五十。追赠司徒兼侍中,谥号“宣献”。后加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燕国公。宋绶藏书甚丰,手自校理,博通经史百家。笔札精妙,倾朝学之,号称“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