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屏霁雪
寒林静对屏翠屏,六花庄点风景清。
四川簇簇琼瑶树,恍然照映之兰庭。
寒生晴光色烁烁,含辉照耀银海明。
岣岩石化昆山玉,负喧猿猱出深谷。
可耿不老出白头,梅萼藏春暗香馥。
紫阳留识歌翠寒,中有玉人在其间。
道傅前圣发未发,教开来学难亦难。
豁然胸次冰雪释,白照红日上圃圃。
四川簇簇琼瑶树,恍然照映之兰庭。
寒生晴光色烁烁,含辉照耀银海明。
岣岩石化昆山玉,负喧猿猱出深谷。
可耿不老出白头,梅萼藏春暗香馥。
紫阳留识歌翠寒,中有玉人在其间。
道傅前圣发未发,教开来学难亦难。
豁然胸次冰雪释,白照红日上圃圃。
现代解析
这首《翠屏霁雪》描绘了一幅冬日雪后山林的绝美画卷,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它的魅力:
第一层:冰雪童话世界 开篇就像用镜头推近一片挂雪的树林,安静地对着青翠山屏("屏翠屏"可能是山名或形容山色)。"六花"指雪花,把光秃的树枝装点成"琼瑶树"(美玉雕的树),整个庭院仿佛被雪光映照得晶莹剔透。最妙的是把积雪的岩石比作昆仑山的美玉,连怕冷的猴子都忍不住出来晒太阳,画面顿时活泼起来。
第二层:冬日里的生机 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严寒中的生命力:白头老树看似苍老却暗藏活力,梅枝上的花苞裹着春意悄悄散发香气。这种"冷中藏暖"的写法,就像在冰雪世界里发现了温暖的彩蛋。
第三层:悟道之境 后半段由景入理,"紫阳"可能指道家圣地,雪中仿佛有仙人身影。最后四句是点睛之笔——当人胸中豁然开朗时,就像冰雪融化般通透,即使寒冷冬日也能感受到红日般的温暖。这既是对雪霁天晴的写实,也暗喻悟道后的心灵境界。
全诗最厉害的是用雪做"反光板":雪光让普通山林变成玉雕世界(视觉),雪中梅香更显清冽(嗅觉),连怕冷的猴子都出来活动(动态),最后所有寒冷都化作内心的光明。这种"以冷写暖"的手法,让读者从物理的雪景中,读出了精神的温度。
韩信同
(1252—1332)元福州宁德人,字伯循,号古遗。性颖异,工文赋,受学于陈尚德。领石堂教授,究心濂洛关闽之学。仁宗延祐间,应浙江乡举,与时不合,归即隐居不仕。四方受学者众,称古遗先生。有《四书标注》、《三礼易经旁注》及《书集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