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

依风急雨垫秋清,疏数无时总有声。
最是可怜云里月,几番阴翳几番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夜雨》描绘了一幅秋夜风雨的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深深感慨。

首句“依风急雨垫秋清”,描述了秋天夜晚急雨敲打在地上的景象。这里的“垫”字形象地传达了雨水似乎在为秋天添上一抹清新的感觉。它告诉我们,秋天的夜晚,雨水带来了自然的清新和凉爽。

第二句“疏数无时总有声”,进一步描绘了雨声的变化。这里,“疏数”指的是雨点的稀疏和密集,“无时总有声”则表达了无论雨点是否密集,雨声总是伴随着诗人。这句诗告诉我们,夜雨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它伴着秋夜的到来从未停止。

第三句“最是可怜云里月”,转而描绘了雨夜中月亮的景象。这里的“可怜”,并非指月亮可怜,而是形容作者对月光的喜爱之情。“云里月”说明月光被云层遮掩,时隐时现。这里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最后一句“几番阴翳几番明”,进一步描写月亮在云层中的变化,既有被云遮住的时候,也有重现光芒的时候。这句诗寓意着生活的起伏,可能代表了人生的不确定性,有时遭遇困难和挫折(阴翳),但也有看到希望和光明的时候(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一种对生命、自然的深深感悟。它提醒我们,无论环境如何变化,自然界的美好依旧存在,人生中的阴晴圆缺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