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伯头饮器歌
饮伯头,些伯鬼,伯死宁知头作器。
玉盘酒滴猩猩红,血波倒浸泥丸宫。
雷吼无声电睛坠,伏犀骨断漆花腻。
老龙一吸银海涩,饮阑掷杯怒发立,英魂夜半不敢泣。
君不见君漆头,臣漆身,恨君蓝台争谏臣。
玉盘酒滴猩猩红,血波倒浸泥丸宫。
雷吼无声电睛坠,伏犀骨断漆花腻。
老龙一吸银海涩,饮阑掷杯怒发立,英魂夜半不敢泣。
君不见君漆头,臣漆身,恨君蓝台争谏臣。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血腥又诡异的历史故事,核心是用仇人的头骨当酒杯的复仇场景。
开头直接点题:智伯的头骨被做成酒杯,连他的鬼魂都逃不过被仇人饮酒羞辱的命运。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描写这个头骨酒杯——玉盘盛着像血一样红的酒,酒液倒映在头骨凹陷的眼窝里,就像血浪淹没了大脑。这里用"泥丸宫"(道教术语指大脑)这种反差巨大的词,突出残忍与荒诞。
中间部分用雷电、龙骨等意象渲染恐怖氛围:头骨酒杯上的漆花图案(可能指血管纹路)像被折断的犀牛角,喝酒时发出的声响如同闷雷。当饮酒者一饮而尽摔碎酒杯时,连智伯的冤魂都不敢出声哭泣。这里用"银海"(眼睛的雅称)干涩的细节,暗示饮酒者杀红眼的癫狂状态。
最后点明历史典故:这是战国时期豫让为智伯复仇的故事。智伯的头被仇人赵襄子漆成酒杯,而豫让不惜全身涂漆伪装来刺杀。结尾"蓝台争谏"暗指智伯生前不听劝谏招致杀身之祸,突显权力斗争的残酷——当权者的傲慢最终会酿成血腥报复。
全诗用密集的感官描写(视觉的血红、听觉的雷声、触觉的骨腻)营造出令人窒息的复仇现场,把历史典故变成一场惊悚的鬼怪剧场,让读者感受到仇恨的扭曲力量。
唐肃
杭州钱塘人,字叔元。真宗咸平元年进士。为泰州司理参军,平反冤狱有声,就辟观察推官。迁秘书省著作佐郎,拜监察御史。累迁工部郎中、知洪州,改江南东路转运使,擢三司度支副使,官终知审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