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枕

客枕眠僧舍,巍然鹤发翁。
事如前日异,心与少年同。
一夜送春雨,五更临晓风。
梦回思往事,愁在不言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白发老翁在僧舍借宿时的所思所感,通过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深沉的人生感慨。

第一联"客枕眠僧舍,巍然鹤发翁"直接点明场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寺庙里借宿。这里用"巍然"形容老人,暗示他虽然年迈但气度不凡。

第二联"事如前日异,心与少年同"是诗眼所在。表面意思是说眼前的事物和从前大不相同,但内心感受却和年轻时一样。这揭示了人生中一个永恒的矛盾:外在环境不断变化,但人的情感本质始终如一。

第三联"一夜送春雨,五更临晓风"用细腻的笔触描写环境。整夜的春雨和拂晓的凉风,既是实景描写,也暗示着时光流逝、岁月变迁。

最后一联"梦回思往事,愁在不言中"最打动人心。老人从梦中醒来回忆往事,那种愁绪不需要说出口就能感受到。这种"欲说还休"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更能体会老人复杂的心绪。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朴实的语言(如"一夜春雨"、"五更晓风")勾勒出最真实的人生体验。老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青春不再的怅惘,都融化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特别是"心与少年同"这句,道出了人性中永恒不变的部分——无论年纪多大,内心永远住着那个年轻的自己。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