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士归隐山林的悠然画面,核心是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开头用轻松的语气调侃陶渊明(彭泽是陶渊明当过官的地方),问他归隐后是不是回到了五老峰(庐山名峰)。这里用陶渊明的典故,暗示诗人自己也向往这样的生活。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隐居环境:简陋的柴门建在溪水边,种满菊花的小路被白云环绕。小池塘里没有凶猛的鲵鱼(比喻没有世俗争斗),深山里却藏着卧龙(暗指有才能的隐士)。这些意象都在突出环境的宁静祥和。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拄着高过眉毛的竹杖(筇),享受着穿越千年的闲适心境。"千古意"既指陶渊明流传千古的隐逸精神,也表达自己与古人相通的高洁志趣。
全诗妙在把隐居生活写得既真实又空灵,柴门、菊花是实在景物,白云、卧龙又增添仙气。通过这种虚实结合,把平凡的归隐写出了超凡脱俗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远离喧嚣的纯粹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