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方制府(维甸)尊甫恪敏公(观成)万松丙舍图次韵

白首归来种万松(首句原唱),胄山南指大茅峰。
烟霞彩翠成千色,岩岫回环度几重。
第八仙都名迹在,万家敞地吉占逢。
望云未解宣风组,拥节思携访岳筇。
手植乔林经岁月,躬亲负土谢徒佣。
邠卿石自生前立,邵伯膏皆去后醲。
再世同藏遵盖祔,两朝三命益铭恭。
科名屡见孙枝发,节钺频听雁序噰。
畿辅神君曾绘象,甘泉贤母亦图容。
地灵精爽时归鹤,树古之而欲作龙。
读礼身常依石室,移忠勋久勒金镛。
泷冈旧德书华表,堂密新阴倚美枞。
舍筑三年申永慕,坟加四尺更崇封。
衔哀食尚辞盐酪,赐奠天教列鼎钟。
帝念荀何仍降敕,公于韩范合希踪。
北山衡宇还相望,东野云龙怅莫从。
展墓细寻枯竹遍,出山回顾翠云浓。
清风大鸟应常驻,俭德羔羊是旧缝。
弭节他时勤过访,著书甘我老衰慵。
五松深处容栖隐,高卧袁安又一冬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文人题写在《万松丙舍图》上的一首和韵诗,主要赞美方维甸父亲方观成(谥号恪敏公)的品德和功绩。全诗通过描绘松树、山水等自然景物,隐喻方家的家风和成就。

1. 开篇写景:开头用“白首归来种万松”点题,讲方观成晚年归隐,亲手种植松树。松树象征坚贞品格,暗示方观成的高洁情操。“胄山南指大茅峰”等句描写山水景色,烘托出隐居之地的清幽。

2. 赞美功业:诗中提到“第八仙都名迹在”,将方观成的居所比作仙境,凸显其不凡。“邠卿石自生前立”等句用典故(如邠卿、邵伯)比喻方观成生前德高望重,死后仍受后人怀念。

3. 家族荣耀:“科名屡见孙枝发”写方家后代科举成功,家族兴旺;“节钺频听雁序噰”指方家世代为官,地位显赫。这些内容突出方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4. 孝道与忠诚:“读礼身常依石室”写方观成遵守礼制,注重孝道;“移忠勋久勒金镛”则歌颂他对朝廷的忠诚,功绩被铭记。

5. 结尾抒情:最后几句表达诗人对方观成的敬仰,比如“清风大鸟应常驻”以自然景物喻品德高尚;“高卧袁安又一冬”用袁安卧雪的典故,赞颂方观成的清贫自守。

整体精髓: 这首诗通过写景、用典和抒情,展现方观成归隐后的生活、高尚品德及家族荣耀。松树、山水等意象象征坚贞和清雅,典故则强化其德高望重的形象。诗人以钦佩之情,刻画了一位兼具孝道、忠诚与隐逸精神的士大夫形象,同时体现中国传统文人对自然与人格结合的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