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三山太守唐侯廷贵

闽江缥缈漾晴波,争似君侯惠泽多。
玉雪襟怀涵霁月,冰霜崖谷转阳和。
闾阎不识催租吏,田野时闻击壤歌。
圣代循良应有传,姓名指日入编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叫唐廷贵的地方官(太守)的。全诗用生动的比喻和百姓生活的变化,展现了一位清正廉明、造福一方的好官形象。

首联用闽江的景色起兴:闽江波光粼粼很美,但比不上唐太守给百姓带来的恩惠多。这里用江水比喻恩泽,突出官员的仁政比自然美景更动人。

颔联用"玉雪""冰霜"形容唐太守的品格——像冰雪般纯洁清廉,又用"霁月""阳和"说他的施政像阳光融化了冰雪,让严酷的环境变得温暖。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展现官员既正直又亲民的特质。

颈联直接描写治理成果:城里看不到凶恶的收税官(说明赋税合理),田间常听到百姓唱劳动歌谣(说明生活安乐)。通过"催租吏"和"击壤歌"的对比,反映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尾联是作者的期许:这样优秀的官员一定会被载入史册。用"圣代循良"强调这是太平盛世需要的贤臣,"指日入编摩"预言他的政绩很快会被官方史书记录。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江水、冰雪、阳光等自然意象,把抽象的清官形象变得具体可感
2. 通过"没有恶吏"和"有歌声"的对比,侧面反映治理成效
3. 最后上升到历史记录的高度,使赞美更有分量
这种写法既避免直接吹捧的尴尬,又通过具体画面让读者感受到好官带来的实际变化,比单纯说"清正廉明"生动得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