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雪窦山千丈岩的壮丽景色,充满奇幻想象和豪迈情怀。
前两句写景:海边的高峰像六只巨龟托起的仙山,深山古寺被层层绿意环绕。这里用神话中的巨龟比喻山势,突出其雄伟神奇。
中间四句最精彩:弯曲的老松树上仿佛有睡龙惊醒,瀑布飞泻像发怒的猛虎咆哮。诗人坐在空亭中与云为伴,期待自己能与明月比高。这里把自然景物比作龙虎,动静结合,既写实又充满想象力,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对话。
最后两句抒情:山神似乎懂得诗人的心意,让他用冰泉代酒,在山水间诵读《楚辞》。这里把自然人格化,展现诗人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雅趣。
全诗特色在于: 1. 比喻新奇大胆(巨龟托山、松如睡龙) 2. 动静结合(静态的山与动态的瀑布) 3. 人景交融(坐看云月、山灵酬赏) 4. 结尾巧妙用典(楚辞暗含高洁情怀)
诗人通过夸张的想象和细腻的感受,把一座险峻的山岩写得既气势磅礴又富有灵性,展现出古代文人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