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通过对不同田地状况的对比,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不平等。
首句“五更负秧栽南田”,五更是指凌晨,农民早早起床,背着秧苗去南边的田里插秧。这展现了农民的勤劳和辛苦,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起早贪黑地工作。
第二句“黄昏刈麦渡东船”,黄昏时分,农民还在收割麦子,然后乘船渡过东边的河流。这里的“刈麦”和“渡船”进一步强调了农民劳动的繁重和时间的紧迫。
第三句“我家麦田硬如石”,这句诗用“硬如石”来形容自家的麦田,可能意味着土地贫瘠,麦子难以生长,或者麦收困难,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也暗示了农民生活的艰难和不易。
最后一句“他家秧田青如烟”,这里的“青如烟”描绘了别人家秧田的茂盛景象,与自家麦田的“硬如石”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揭示了农民之间的不平等,有些人家的田地肥沃,作物生长良好,而有些人家的田地却贫瘠,难以丰收。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劳作的场景和对田地状况的对比,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平等。它让人们感受到农民的不易,也引发人们对社会和生活的思考。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