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春登越秀山镇海楼(己丑)

涨海⑴蟠龙耸兀楼,扬尘怅望渺瀛洲。
吞天沃日唐时水,夺路曲涓今日流。
雾瘴同昏⑵迷八表,斗牛不见上三休。
长卿⑶纵有千年虑,伯玉⑷凭栏天地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越秀山镇海楼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古今对比和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

首联“涨海蟠龙耸兀楼,扬尘怅望渺瀛洲”写的是眼前景象:高楼耸立在如龙般蜿蜒的海边,远望却只见尘土飞扬,传说中的仙境瀛洲已无处可寻。这里用“蟠龙”形容地势的雄伟,而“渺瀛洲”则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颔联“吞天沃日唐时水,夺路曲涓今日流”通过对比唐代的壮阔海景和如今的细流,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自然的变迁。曾经的浩荡海水如今只剩涓涓细流,让人不禁感叹物是人非。

颈联“雾瘴同昏迷八表,斗牛不见上三休”进一步描写了环境的昏暗和迷茫。雾气弥漫,连星辰都看不见,象征着世道的混乱和前途的渺茫。

尾联“长卿纵有千年虑,伯玉凭栏天地悠”借古喻今。长卿(司马相如)虽有远见,但面对时光的长河也无能为力;伯玉(蘧伯玉)凭栏远眺,只觉天地悠悠,个人显得如此渺小。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宇宙永恒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观的今昔对比,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诗中既有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更有对未来的迷茫,情感复杂而深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