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悬宿余氏祠堂

暂借空祠宿,黄昏不见人。
风镫寻县吏,尘榻傍山神。
半夜明残月,孤峰寄一身。
杜鹃啼未歇,衣上又行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夜宿荒祠的孤独场景,充满漂泊感和对自然的敬畏。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处境:诗人临时借住在一座空荡荡的祠堂,黄昏时分更显寂寥,连个人影都没有。这种空旷感为全诗奠定了孤独的基调。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夜宿细节:他提着风灯寻找当地官吏(可能是为了办理借宿手续),简陋的床榻紧挨着山神像。半夜醒来,残缺的月亮透着微光,自己就像独居孤峰般无依无靠。这些描写既真实又富有象征性,尘榻、残月等意象都暗示着旅途的艰辛。

最后两句尤为动人:杜鹃鸟彻夜啼叫(古人认为杜鹃啼声似"不如归去"),而天一亮,诗人又要踏上征程,衣服上很快会沾满新的尘土。这个结尾巧妙地把夜宿的孤独与旅途的劳顿连接起来,用"衣上又行尘"这个细节,让读者感受到游子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全诗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空祠、孤灯、残月、杜鹃等意象,自然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孤寂与疲惫。诗人用白描手法,把一次普通的借宿经历写得意味深长,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个在破败祠堂中辗转难眠的身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