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爱堂

多幸廛居辱镇临,政平底用减科箴。
昔闻偃室弦歌化,今见邦君抚字心。
帘度荷香供永昼,水寒山影泻清音。
从来县谱无他事,只说恩波一脉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的和谐画面,充满了对清廉政风的赞美。

前两句写百姓很幸运能遇到这位官员来治理地方,他施政公平,不需要靠严苛法令来约束百姓。"廛居"指百姓住所,"镇临"表示官员治理,用"辱"字是自谦说法,意思是官员屈尊来管理百姓。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过去只听说古代贤官(偃室指子游治理武城时用礼乐教化百姓)的佳话,如今亲眼见到这位地方官(邦君)真心实意关怀百姓。接着用荷香、山水等自然意象,比喻官员的德政像荷香一样沁人心脾,像山水清音一样令人舒畅。

最后两句总结说,地方志记载的政绩其实很简单——只要官员心怀仁爱(恩波),百姓自然能感受到温暖。全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比喻,把抽象的"仁政"写得可感可触,表达了百姓对清廉好官的感激之情。

孙梦观

(1200—1257)庆元慈溪人,字守叔。理宗宝庆二年进士。历知嘉兴府、泉州兼提举市舶,改知宁国府。有户部遣官督赋急如星火,梦观言“宁委官以去,毋病民以留”,力求奉祠,遣官夜遁得免。累迁给事中兼国子监祭酒,权吏部侍郎,奏事抗论益切。求补外,出知建宁府,蠲租税,省刑罚,人以为有古循吏风。俄以疾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