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思堂
双亲久谢世,岁月倏已徂。
音容宛犹在,曷以侍槃盂。
昼思俨在堂,暮思恒倚闾。
思之不能置,泪下沾衣裾。
陵中有蓼莪,堂下有风木。
草木尚有因,独无父母属。
哀哀慈母劳,戚戚严父鞠。
此心何时已,终身讵为足。
音容宛犹在,曷以侍槃盂。
昼思俨在堂,暮思恒倚闾。
思之不能置,泪下沾衣裾。
陵中有蓼莪,堂下有风木。
草木尚有因,独无父母属。
哀哀慈母劳,戚戚严父鞠。
此心何时已,终身讵为足。
现代解析
这首《孝思堂》是一首怀念父母的深情之作,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失去双亲后无法释怀的思念和悲痛。
开头四句直白地交代背景:父母离世已久,时间飞快流逝,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眼前。诗人痛苦地反问自己:如今该去哪里侍奉父母吃饭呢?("槃盂"指餐具,代指日常照料)这种日常细节的缺失最让人心碎。
中间八句通过昼夜对比展现思念的持续性:白天仿佛看见父母端坐厅堂,傍晚又觉得他们像生前一样倚门等待自己。越想越难以平静,眼泪打湿衣衫。接着用草木作对比:墓地的蓼莪草(象征哀思)、堂前的风吹树木都有依托,而自己却再没有父母可依靠了。这种自然景物与人生际遇的反差,强化了孤独感。
最后四句情感爆发:想到慈母的辛劳、严父的教养,这种感恩与愧疚交织的痛苦永远不会停止,即便用尽一生也无法报答父母恩情。"哀哀""戚戚"这些叠词的运用,让哽咽般的悲伤情绪跃然纸上。
全诗最动人的是它捕捉到普通人共通的体验:失去至亲后,那些最平凡的日常场景(一起吃饭、倚门等待)反而成为最尖锐的痛处。诗人用风吹草木这样触手可及的意象,把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都能在生活细节中找到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