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台

李陵台下驻分台,红药金莲遍地开。
斜日一鞭三十里,北山飞雨逐人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旅途中的生动画面,充满动感和生命力。

前两句写景:诗人来到李陵台附近短暂休憩,看到遍地盛开的红芍药和金莲花。这里用"红药金莲"的鲜艳色彩,打破了边塞荒凉的刻板印象,展现了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后两句写赶路:夕阳下诗人扬鞭疾驰,一口气跑了三十里路。最妙的是"北山飞雨逐人来"这句,把雨拟人化了——不是人在躲雨,而是雨像顽皮的孩子一样追着人跑。这种写法让整个场景顿时活泼起来,连天气都变得有灵性。

全诗短短四句,既有静态的美景,又有动态的行程,还带着几分幽默情趣。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这种轻快的笔调,我们能感受到他面对长途跋涉时的乐观心态——即便在艰苦的边塞行军,也能发现野花的美,把突如其来的雨当成旅途伙伴。这种举重若轻的态度,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许有壬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