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颂古二十六首》中的诗句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力和禅意,用夸张的画面传递深刻的哲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鬼子挂起那吒面"
"鬼子"在这里可能指调皮的精怪形象,"那吒"(哪吒)是神话中神通广大的少年神。这句话像在说: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妖怪,突然戴上了哪吒的威风面具——暗喻普通人也能通过转变心态或修行,展现出超凡的力量。
2. "赤脚跨定须弥卢"
"须弥卢"是佛教传说中的宇宙中心之山。光着脚却能稳稳跨坐在巨山上,这画面既荒诞又霸气,表达了一种"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的境界——只要内心坚定,再高的目标也能轻松驾驭。
3. "铁牛鞭起黄河岸"
"铁牛"本是笨重的形象,却能一鞭子抽动整条黄河的堤岸。这里用反常识的夸张手法,比喻修行者突破常规认知,用看似不可能的方式改变现实(比如以柔克刚,或以静制动)。
4. "大洋海底食珊瑚"
珊瑚本是坚硬珍贵的海底之物,却说要在深海直接"吃"它。这句暗含两层意思:一是形容修行者像深海般包容万物,连最坚硬的东西也能消化;二是讽刺世人追逐外物(如珊瑚象征的财富),而真正觉悟者却能淡然"食用"这些执念。
整体精髓:
全诗用四个违反常理的画面,打破人们对力量、大小、轻重的固有认知。它不是在讲神话故事,而是用这些意象比喻禅宗的修行境界——当人破除执念、内心通透时,就能超越表象的限制,获得真正的自在。就像诗中的形象:看似弱小者能爆发神力,笨重者能举重若轻,深海反而成了"餐桌"。这种颠覆常规的思维方式,正是禅宗"见性成佛"的生动体现。
释嗣宗
释嗣宗(?~一一五三),号闻庵,俗姓陈,徽城(今安徽歙县)人。幼业经圆具,冠依妙湛慧禅师。后谒宏智正觉禅师,蒙印可。出住普照,徙善权、翠岩,迁庆元府雪窦寺。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卒。为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觉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诗三十二首。